办美育特色课程 促学生活力成长——北京小学通州分校“美术+”育人的探索和实践活动
导读:为增强美育熏陶,实施美育提升,北京小学通州分校于2019年12月31日举行了名为“绘美运河童心梦,书赞通州畅未来”的“美术+”主题展示活动。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贾美华主任、通州区委教工委书记刘青松、通州区教委副主任王秀东、北京小学通州分校校长刘卫红及相关领导和专家莅临本次活动。
为增强美育熏陶,实施美育提升,北京小学通州分校于2019年12月31日举行了名为“绘美运河童心梦,书赞通州畅未来”的“美术+”主题展示活动。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贾美华主任、通州区委教工委书记刘青松、通州区教委副主任王秀东、北京小学通州分校校长刘卫红及相关领导和专家莅临本次活动。
创办美育特色 彰显活力教育
活动过程中,由北京小学通州分校的同学们带来了运河号子、扇子舞、合唱《茉莉花》等精彩纷呈的节目,展现了运河学子在美育教学中的收获。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北京小学通州分校以“美术”为突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结合运河文化带特色,通过课程开发、课堂实践、课程研究、跨学科整合、跨教育领域、融通等多元方式,形成并运用“美术+”结构与形式,扩大艺术教师队伍,合理布局,高点定位,实现提高教师课程研发能力与提升学科专业素养的统一,改进课堂教学与打造精品社团的融合,促进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共育。达到以“美术+”塑造品德,开发智力,强身健体,培养劳动习惯的目标,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力勤,推进美育工作纵深发展,以美育特色彰显活力教育魅力。
着力开展“美术+” 塑造学生优秀品质
本次活动以“美术+”的形式自北向南展示了运河沿岸城市的特色非物质文化,师生用自己的行动和“美术+”成果将展示活动分为“运河史航”“大美堤畔”“民和年丰”“苏杭印象”“锦帆故里”五个章节。
“美术+”是活力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美术、书法、劳技学科教师在夯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研发“美术+”课程,优化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年级主题跨学科艺术课程、学生非遗艺术社团课程建设,激发教师艺术课程的研发与实施能力,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艺术课程实践,让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加深对文字结构的认识,实现了书法、绘画与非遗艺术的统一,提高了孩子们的艺术技艺,提升了学生们的艺术创作能力。
学校艺术精品社团课程是活力拓展型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书法、篆刻、葫芦烙画、宫廷团扇、剪纸、泥塑、盘扣、版画等门类。六年级一班的朱思睿同学参加书法社团已经三年了,擅长隶属和楷书。她说“在书法社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练习书写关于运河的诗句和对联,并且在多次比赛中以书法艺术的形式描写运河特点,我觉得通过艺术展现运河美的这一方式让我更好的了解运河历史、感受运河文化”。朱思睿同学还在活动现场将自己写好的对联送给刘卫红校长。表达了自己对校长的感谢和祝福。
落实五育工作 激扬师生活力
在活动结束之际,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贾美华和通州区教委副主任王秀东分别进行发言,表达了对北京小学通州分校美育工作和“美术+”活力课程的肯定,并向在场的老师、同学和家长送上了新年的祝福。
刘卫红校长在采访中表示,学校一直以来非常注重学生全方位发展,致力于打造活力校园,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全面贯通“五育”,秉持在“一育”中发现“五育”、渗透“五育”、落实“五育”,在“五育”中认识“一育”、把握“一育”、实现“一育”,“美术+”活力课程便是其中“一育”。学校坚持以艺术教育为纽带,寓德于美,通过开展德育活动、艺术课程等,在人文、艺术知识的积淀中,帮助学生以美育德,引领学生用鉴赏的眼光欣赏美,用健康的心态感受美,在生活中拓展美、升华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与优秀品格。我们将以今天的活动为新起点,在“美术+”育人模式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美育作用,领会五育整体性和单一性的关系,以美育激扬师生活力,以五育促进学生全面而个行成长!
文字 | 灵 芝
编辑 | 焦晓义
美编 | 向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