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学旅行中做好学科融合
导读:近日,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学习不止眼前的教室,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难道学生只有坐在教室里才能金榜题名吗?其实,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渠道。近日,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提出,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研学怎么学?学什么?跟高考有什么关系?请看北京一些学校是如何做的研学,希望能给您一些启示。
研学旅行:“研”出新高度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针对这样独特的旅行,许多学校都“研”出了新高度,从研学旅行主题、研学旅行路线、研学旅行内容等方面定制出了不同的研学旅行计划,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旅行“套餐”,供学生自由选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给学生安排了多种渠道,不仅是“旅行”的地方要多,更重要的是要走遍国内、走出国外。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助理陈爱民介绍,学生能够走进中科院研究基地,并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研究基地提供的研究课题展开研究,撰写结题报告,并进行答辩,实现具有实践意义的科学之旅。此外,学生还可以走进国外知名高校,进行深度学习,住homestay,与当地人零距离接触 ,体验当地风俗人情,开阔视野。
相较于贸大附中的国际范儿研学旅行,北京医学院附属中学则走的是地地道道的传统范儿。北医附中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开展了多彩的游学活动。北医附中前往四川茶园、川菜博物馆传统文化实践基地,开展“行千里路,问道巴蜀”综合实践文化考察课程,在四川省博物馆中领略了青铜器的精美、瓷器的优雅和蜀锦的美轮美奂;在大邑建川博物馆中,感受了抗战英雄奋勇杀敌的抗战精神;在川菜博物馆中,了解川菜的文化和内涵。“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同等重要。”北医附中的德育副校长冯浩讲道。
游中学-学中思-思中练,是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对游学教育的解释。自2012年起,北京十三中已开展了一系列游学活动,编织了丰富多彩的游学路线,有文化西安游、文化南京游、文化苏杭游、徽州文化之旅、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游等。北京十三中会针对文科实验班和理科综合科技实验班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游学路线,并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此外,北京十三中的游学活动,是一个班级的整体活动,需要全班同学的共同合作,需要每位同学出力、尽责,这也是学校培养学生责任感、团结意识的活动。
在研学旅行中做好学科融合
“研学旅行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旅行,在整个旅行过程中,我们会要求学生与当地的人进行交流,让他们在交流中认识世界,拓宽视野,胸怀天下。此外,青少年要有故事。通过一个个旅行,学生就会有自己的故事,他们在写作文时,素材也会更丰富。”北京市京源学校副校长孙清亚说道。除了嘉峪关游学、长白山森林科考、庐山地质地貌分析等市外活动,北京市京源学校还利用学校周边自然、人文环境开设了“在地课程”。通过在地自然秋季活动,孩子们能够亲近自然,吟秋诗,赏落叶,在自然中学习语文,感受音乐和科学,收集手工材料,还能用到生活中的数学,在多学科融合的在地自然秋季课程中获得了健康全面的发展。
此外,北京师范大学三帆中学朝阳学校校办副主任郑艳也认为,研学旅行体现了学科间融合的教育理念。“研学课程,不仅仅包括人文、社科,还包括其他内容。这实际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提升作用。”据了解,北京师范大学三帆中学朝阳学校自2012年开始,就在中小学开展了研学旅行课程。其中,中学部每周都会有一节研学课,该门课程也被排入了课表。
研学旅行与人才培养有啥关系?
开展研学旅行不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能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此外,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可以丰富自身的认知领域,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为未来的大学生涯打下基础。
“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影响一些学生的未来规划,选择出国留学后再报效祖国。另一方面,能够实地实景的了解日本的文化,学习最新的语法。通过大胆开口,沟通交流,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月坛中学外事办主任安平在谈到研学旅行的教育意义时说道。月坛中学的研学旅行可以追溯到2002年,至今已举办过10届。寒暑假期,学校会面向全校师生,从初一覆盖到高三,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组织学生去日本的友好学校交流学习。
京源学校副校长孙清亚回忆道,曾经参加过长白山森林科考的一个学生,回到学校后就研究起了无人小飞机,并且拿下了三个国家级的专利,今年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不能小看研学旅行的作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增长本领,把知识转化成智慧。” 孙清亚校长说道。
文字|段胜男 尤一炜
编辑|段胜男
图片|各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