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播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播报

杜荣贞:文化是教师幸福的重要给养

来源:海教思维 | 时间:2025-09-05 17:13:20

导读:文化是教师幸福的重要给养。在中国文化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是“孟子三乐”之一。


36.jpg

作者:杜荣贞(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教工委书记 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任)


在中国文化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是“孟子三乐”之一。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有幸福的教师,才有幸福的学生,有幸福的学生,才有一个民族幸福的未来。正如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苏霍姆林斯基也同样强调:“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因此,教师的幸福感不仅关系到自身的身心健康,还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乃至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师不需要培养幸福感,因为教师职业是精神享受大于物质回报的职业。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通过不懈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达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能力。当教师通过艰辛的创造性劳动,实现把学生培养成才的目标和理想,自然会在精神上获得职业乐趣和人生幸福。所以,教师怎么还需要培养幸福感呢?事实上,这样的看法是比较理想化的,也是比较偏颇的,他们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属性。幸福是人们永恒的追求,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人的意识或感觉中都存在着这样的原则,它们是颠扑不破的原则,是整个历史发展的结果,是无须加以证明的。”故而,教师追求幸福,是理所当然的。 

因此,如何应对降低教师幸福感的因素,如何使教师长久地保持幸福感,是我们在教育工作和教育科研中应该关注的重点。当下,要守住根、养好德,培育教师的幸福感,保持教师的职业乐观态度,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的积淀与底蕴,帮助教师寻找到内在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幸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其根本原因在于每个人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和心境心态是不同的。作为教师,能否在职业生涯中感到幸福,关键在于是否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观。若能如孔子所言,“诲人不倦”“当仁不让于师”;若能如孟子所说,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乐;若能如《易经》所说的那样,把“蒙以养正”作为“圣功”对待,那么,教师就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找到热爱和兴趣,就会以饱满的热情去教书育人,就会成为一个好老师。




培养积极的幸福观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强调,幸福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结合,是个人幸福与家庭幸福、社会整体幸福的统一。只讲奉献而不讲回报,并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只有和家庭、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教育的根本使命是让学生获得幸福,使其成长为自由、全面、健康的人,这就要求教师牢固树立积极的幸福观,实现师生共同幸福。而师生共同幸福的实现,需要教师依靠“修己”与“安心”。正如孔子所言:“修己以安人。”荀子也说:“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也就是说,教师要用积极礼法来端正自己的身心,使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都有礼有节、行于仁道,这样才能真正地“从心走向心”,培育师生共同的幸福。




丰富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满足是具有层次性的,因而人的幸福也是有层次性的,或者说是多样化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也不一样。教师作为知识文化的创造者与传播者,其精神文化需求通常是比较高的。因此,要保持教师的幸福感,就需要为教师创设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环境,鼓励教师参与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滋养每一位教师的心灵。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专业成长是教师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式。当教师把教与学看作是增长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发现并发挥其潜能,才能在最大限度提高学与教的兴趣和效率,为幸福教学提供助力。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有大量关于教学的论述,不论是“因材施教”“温故知新”,还是“时雨化之”“成章而达”,这些都能给教师教学带来深刻的启示,使教师在提高效率、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充分享受教育工作所带来的快乐。




营造“和合”的人文环境




“和合”理念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生命力最完美、最完善的体现形式之一。“和”“合”,就词义本身而言,“和”,是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是指结合、合作、融合。正如管子所言:“和合故能谐。”在和谐的环境里,人是舒心的,自然也会有更多的幸福感。因此,为了创设“和合”的人文环境,学校应制定宽严相济的人性化管理机制,构建学校与教师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创设开放、公正、多元的评价体系,从而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使其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营造自身的幸福。

《千字文》有言:“祸因恶积,福缘善庆。”相信通过长久的知识积累,拥有多彩的文化精神世界,生活于和谐的人文环境中,教师的幸福定能带来学生的幸福、学校的幸福,最终成就幸福的教育。



编辑|苑培祥

校对|刘佩钦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