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众文化研究青年学者论坛2024成功举办
导读:11月30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大众文化研究团队、教学实践团队联合承办的日本大众文化研究青年学者论坛2024成功举行。
搭建文化桥梁,促进中日友好。11月30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大众文化研究团队、教学实践团队联合承办的日本大众文化研究青年学者论坛2024成功举行。
文化交流是增进不同国家之间相互理解的重要途径,在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背景下,本次论坛的举办具有重要的意义。
伴随全球化推进,中日大众文化交流合作日益加深,90后和00后在新媒体影响下对影视、动漫、游戏、音乐、旅行等大众文化兴趣日趋浓厚。本次论坛旨在深化中日大众文化研究交流,强调历史、哲学、文化视角及跨学科方法论,力求促进两国大众文化理解与交流,为两国青年学者提供大众文化研究展示和交流平台,形成日本大众文化研究的北外模式。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立命馆大学北京事务所、上海大学、外交学院、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外文局的100余位嘉宾、青年学者、学生参与了本次论坛。
论坛上午议程包括开幕致辞和主旨报告两个环节。
开幕致辞环节,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副院长、日本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熊文莉首先致辞,强调论坛的举办正合时宜,祝愿论坛取得丰硕成果。
北京漫画学会会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陶冶及日语学院大众文化研究团队牵头人马场公彦也分别致辞,从大众文化学科建设及大众文化研究中日学者共同研究的两个角度,表达了对论坛的支持和对中日大众文化研究的热切展望。
主旨报告环节,五位学者围绕漫画和动画等日本大众文化主题,带来了精彩的演讲,为青年学者提供了研究的崭新思路和经典范本。
中国外文局亚太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社)原总编辑、现特别顾问、十四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王众一以“中日动画片的交流互鉴”为题,回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动画的发展轨迹,阐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发展主线。就中国动画风格的“进化”特点、中日动画的“相互影响与互鉴”以及中日动画给彼此观众带来的“感动”与“疗愈”等话题进行了见微知著的观察与思考。
陶冶会长以“牧野圭一与日本高校漫画教育”为题,分享了牧野圭一对于日本漫画教育的贡献及其自身与牧野交流过程中的深刻感悟。
中国人民大学日语语言文学系副主任徐园以“从民国三大漫画家看近代中日连载漫画的发展变迁”为题,分别以叶浅予的《王先生》、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黄尧的《牛鼻子》三部中国漫画作品为例,与日本的《悠闲父亲》《野狗小黑》《翼赞一家》三部近现代漫画作品进行横向分组对比,诠释了如何从比较文化的角度,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创作理念,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对方的文化,从中获得启发和新的视角,促进文化交流。
日本大众文化研究团队成员、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教授秦刚以“动物与动画:动物批评视角下的《你将活出怎样的人生》”为题,通过日本动漫传奇大师宫崎骏新作的动物批评视角,揭示了宫崎骏新作的未解之谜。
日本大众文化研究团队牵头人、副教授马场公彦以“柘植义春漫画的划时代性”为题,通过义春漫画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与人物设定,展示了其中蕴含的旅行、梦幻与私小说元素。
下午,四场平行分论坛分别聚焦影视、动漫、音乐旅游、游戏,全面展示了中国青年学者在日本大众文化领域的研究成果。各分论坛由五到六名青年学者和研究生、本科生展示,由日语学院、日本学研究中心专家点评指导。参与者积极互动,提出具有深度与的学术见解。分论坛结束后,评议人魏然、秦刚、马场公彦、宋刚向全体与会者汇报了各分论坛的整体情况并进行了凝练汇总。
圆桌论坛开始前,由王众一提供中国动画制作团队制作的中日双语动画片段,为圆桌论坛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讨论主题。
闭幕式上,熊文莉再次感谢与会嘉宾的热情参与,并指明了北外日本大众文化研究的发展方向。
青年学者是人文交流的新生力量,他们的研究和创新对中日大众文化的传播、发展、创新至关重要。本次论坛鼓励青年学者深入研究,创新视角,为两国文化交流注入了新鲜活力。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文化交流意义深远。虽然说中国和日本的大众文化发展蓬勃,但是以文化为桥梁,促进两国学界,或者面向更广的大众群体的文化交流与阐释仍是艰巨的任务。期待北外日本大众文化研究早日结出硕果,让中日大众文化交流开启新的篇章!
编辑|苑培祥
校对|周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