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开学专题

延庆区下屯学校校长金岩:守抗战精神根脉,开下屯学子新程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25-09-05 12:57:48

导读:新学期寄语:延庆区下屯学校校长金岩


延庆区下屯学校校长  金岩.jpg

延庆区下屯学校校长 金岩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我们以“守抗战精神根脉,开下屯学子新程”为主题,迎来了2025-2026学年的爱国主义第一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

回望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打响了抗日战争的第一枪 。在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存亡而战,为民族尊严而战 。杨靖宇将军在零下40度的林海雪原血战至死,胃中仅存树皮棉絮;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战友转移,纵身跃下悬崖;还有无数像王二小这样的小英雄,以稚嫩的生命引敌入伏。他们的英勇事迹,正是抗战精神的生动体现。

金秋九月,长城脚下的延庆校园满是朝气,而当我们翻开家乡的历史,在平北抗日根据地的记忆里,下屯周围的少年们曾用热血书写过动人的篇章。今天,我想把这些发生在我们“家门口”的青少年抗日故事,讲给每一位同学听。

80年前的下屯,地处平北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要道,日军常在这里设岗盘查,妄图切断八路军的补给线。当时,下屯有一群十几岁的少年,自发组成了“少年侦察队”,15岁的张海就是队长。他们每天挎着菜篮子、扛着镰刀,装作拾柴、挖野菜的样子,在日军岗哨附近转悠——看到敌人的卡车拉着军火经过,就悄悄记下数量和去向;听到汉奸和日军的对话,就把关键信息记在烟盒纸上,趁夜色送到几里外的八路军联络点。有一次,张海发现日军计划突袭下屯东边的八路军粮站,他立刻带着队员绕远路,翻过高粱地,跑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在天黑前把消息送到,帮八路军及时转移了粮食,让敌人的“扫荡”落了空。

还有下屯西边的“少年运输队”。那时八路军缺医少药,下屯的少年们就背着小背篓,把村民们凑的草药、绷带,还有偷偷磨好的玉米面,往山里的根据地送。13岁的李小花每次都走在最前面,她知道哪条小路能避开敌人,哪片树林适合隐蔽。有一回,她和队员们遇到日军巡逻队,情急之下,大家把草药和粮食埋在土沟里,然后装作追逐蝴蝶的样子往回跑,日军以为是普通孩子,没多在意,等敌人走远,他们又回来挖出物资,按时送到了战士手中。这些少年们常说:“战士们在前线打仗,我们虽然小,但也能帮着守家!”

同学们,当年下屯的这些青少年,和现在的你们年龄相近,他们本可以在父母身边撒娇,却选择为保护家乡挺身而出;他们没有先进的工具,却用智慧和勇气,成了八路军的“小帮手”。今天,我们走在下屯的土地上,或许还能找到当年少年们藏过情报的老槐树、送过物资的山间小路——这些痕迹,都是他们用行动写下的“少年担当”。

新学期开始了,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些下屯的少年故事:当你觉得学习累了,想想当年在高粱地里奔跑送信的张海;当你遇到困难想放弃,想想为保护物资机智应对敌人的李小花。他们用热血告诉我们,“爱国”从来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在每一个时代,都尽己所能做好该做的事。

老师们、同学们,下屯的青少年抗日事迹,是延庆红色记忆里的宝贵财富。让我们带着这份记忆出发,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在生活中勇敢担当,像当年的少年英雄一样,成长为能为家乡、为祖国贡献力量的人!

抗战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作为下屯学校的学子,我们身处这片有着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土地,更应该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

在新的学期,我希望同学们能以抗战精神为指引,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当我们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时,要像抗战先辈们一样,不畏艰难,勇于挑战,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克服每一个障碍。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国家大事,维护国家尊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老师们,作为爱国主义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我们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教学中,要有机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元素,让抗战精神在课堂上绽放光芒,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和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守好抗战精神的根脉,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开启我们新的学习征程,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2025年9月4日

 

编辑|苑培祥

校对|刘佩钦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