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开学专题

北京中学科技分校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于瑞利:以科技之名,赴强国之约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25-09-05 10:25:15

导读:新学期寄语:北京中学科技分校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于瑞利


2.jpg

北京中学科技分校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 于瑞利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有幸在观礼台见证了阅兵式上那列列钢铁洪流踏着重整的步伐驶过长安街,新型装备的金属光泽在晨光中熠熠生辉。今天,我们站在新学年的起点,回望国家科技发展的壮丽征程,作为北京中学科技分校的开拓者,我心潮澎湃——     

苍穹之下,歼—20隐形战机划破长空,展示着中国航空工业的顶尖智慧;深海之中,国产航母劈波斩浪,承载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百年梦想;大地之上,东风系列导弹巍然屹立,构建起捍卫和平的战略盾牌;无形之境,量子通信织就信息安全网络,牢牢掌握未来战场的致胜密钥;智能前沿,无人作战集群协同突击,重新定义信息化战争的全新范式;太空寰宇,北斗系统指引精准定位,彰显航天科技的大国实力;电子疆域,综合电子战系统全程控局,展现信息化作战的体系优势……

这些参阅的所有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无人智能、水下作战、网电攻防、高超音速等新型作战力量,体现了我国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80年前的中国。这些成就的背后,是科技的突破,是人才的支撑,更是教育的奠基。

这场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而举行的盛典,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 “科技强国” 之路的生动诠释。这些成就,凝聚着无数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也标志着我国正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更应铭记历史——80年前,先烈们用血肉之躯捍卫了民族尊严;80年后,九三阅兵场上,大国重器震撼登场,信息作战群构筑“二进制长城”,无人作战体系彰显新域新质战力。从“万国牌”装备到全部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从艰苦卓绝到钢多气足,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没有科技自强,就没有国家安宁;没有创新突破,就难有民族复兴!

同学们,你们是北京中学科技分校的学子——这里是北京市第一所以“科技”命名的中学,我们以“文理相通,科技见长”为特色,构建以“AI+”、“工程”、“舞台”、“思维”为四梁八柱的科技教育体系。你们将在这里参与“1+3”创新人才培养实验,体验大学-中学双导师制,使用双实验室资源,学习AI+系列、工程技术等课程。希望你们志存高远、能力升维——像周迪教授那样,执着于微纳米的精密,像秦滔教授所倡导的那样,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科技不仅是国家强盛的基石,也是你们学习的助力。让算法优化你的学习路径,让代码书写你的青春梦想,让实验验证你的奇思妙想。你们每一天的认真听讲、每一次的积极思考、每一页的广泛阅读,都是在为未来赋能。知识就是你们最强大的“科技玉门关”。

老师们,我们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人才金字塔”最基础的那块砖石。阅兵式上,那些年轻的飞行员、技术军官、科研人员,他们也曾是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也曾被老师点亮过梦想。我们不知道,哪一个孩子未来会成为科学家、工程师、教师、医生,甚至保家卫国的战士。但我们知道,我们今天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次鼓励,都可能在他心中种下一颗种子,未来长成参天大树。

老师们,让我们继续科技兴校,用科技赋能教学——创新教学方法,融合高校资源,建设课程群,搭建学生展示天资的舞台。让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让学生们能够在未来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是一场静待花开的守望,也是一场面向未来的“阅兵”。我们今天培养的学生,就是20年、30年后的“受阅方阵”。他们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走向世界,将以什么样的精神建设国家,答案,就藏在我们今天的课堂里。

让我们全体师生牢记——“愿得此身长报国,科技铸就玉门关”。 立足学校科技特色,让我们将今天的震撼与感动,化为明日学习的动力与做人的目标,让我们全校师生携手共进,共同成长。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立下报国信念,勇往直前。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扎实的行动,书写属于我们北京中学科技分校的辉煌篇章,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发展贡献我们的全部力量!

谢谢大家!


编辑|苑培祥

校对|刘佩钦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