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开学专题

北京中学商务区实验中学&北京中学商务区实验小学校长肖中: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创造性成长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25-09-04 22:44:41

导读:新学期寄语:北京中学商务区实验中学&北京中学商务区实验小学校长 肖中


31.jpg

北京中学商务区实验中学&北京中学商务区实验小学校长 肖中


北京中学从西坝到东坝,又从东坝来到了商务区,它的发展每一步都倾注了各方瞩目和期待,而它坚定走的每一步都算数。北京中学商务区实验中学以北京中学为母体,以崭新的姿态在商务区这块创新的热土上续航北中精神和文化,我们怀揣着同一个梦想,秉承北京中学育人文化与理念,以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创造性成长”为办学宗旨,朝着将学校建设成拔尖创新人才早期识别与贯通培养示范基地的奋斗目标,和孩子、家长们一道开启了在中央商务区书写北京中学的教育新叙事。

我们深知这一定不是一条坦途,但全体北中商务实验人却满怀信心,筚路蓝缕,为构建未来理想的学习中心而勇攀高峰。正如汪国真先生的一句诗所说的:“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是啊,人比山高,脚比路长!当木雅扎西同学暑假登上海拔5526米高的四川甘孜州乌库楚峰时,他展开了写有北中校训“世界因我更美好”的横幅,不禁大声喊出“生命向上即风景,心怀天地我为峰“——每一个北中人的感言!这时的他深切体会到了登峰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需要披荆斩棘的勇气与毅力。而脚比路长,还是鲁迅先生说得透彻:“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北京中学走的就是一条新路,北中人站在前人教育智慧的肩膀上在一次次创新中攀登,在一次次选择中成长,放飞想象,跳出藩篱,打破陈规,走出属于自己的路;而北京中学商务区实验中学和北京中学商务区实验小学则站在北京中学的肩膀上续航,努力开创新天地。

在此,我想提出五个“把握”与全体师生、家长一起共勉:

一是把握根本,遵循规律,坚持安安静静办教育,聚焦人的成长。我们坚持“办什么样的学校不是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根本”的办学原则,回到教育的原点,回到人的本身,通过国家课程、拓展课程、潜能课程,围绕健康人格、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三个目标,努力培养有根的人、自主发展的人和会创造的人。通过家、校、社合力,努力让孩子们在求学、交友和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真正学会做懂得规划的人、富有情怀的人、善于学习的人、勇于创造的人、友好共处的人、热爱生活的人和享受阅读的人。

二是把握当下,保持定力,扎扎实实打基础,聚焦学生发展。面对教育内卷,我们坚持“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的办学原则,坚决摆脱急功近利的思想,“不畏浮云遮望眼”,将“固其本,壮其根,强其干”作为老师的重要任务。学校将通过提供丰富的课程、科学的测试、课后的服务和个性化支撑等,做好“强基”这重要的一环,在拔尖创新人才长链条贯通培养中,这一后发优势日益彰显。与此同时,老师们充分发掘孩子们的潜能和优势,促进孩子在特定领域的卓越表现,对其展现出的特长进行差异化培养与支持,实现了“强基与培优齐飞”。

三是把握平衡,保持天性,踏踏实实做活动,聚焦健康人格。夏青峰校长常说“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北中在商务区的办学实践中,将努力把握成绩和素质的平衡,还孩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生活中感悟,在活动中生长,教育即生长。孩子们在这里会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真实的生活:在阅历课程中进行中华文化寻根,在大地课程中倾听自然的语言,在博物馆之旅中感受中华历史的博大;与此同时,我们也在课程设计活动中注重让学生学会应对各种困难、‌矛盾和挫折的能力,‌在生活的锤炼中,学会做一名达观的乐者。我们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成为学习的共同体,和孩子们一起共学习、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成长助力。

四是把握方向,面向未来,认认真真做研究,聚焦科技前沿。这里的校园是没有天花板的创新舞台,学校鼓励创新,支持创造。我们引入人工智能、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生物技术等科技前沿课程,以及创意读写、历史研究、文学创作等人文领域课程,旨在让孩子们在创造中幸福成长。中国芯助力中国梦课程会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创意的魅力和创造的价值。手机制作项目会让孩子们亲自体验一把科技制造和创造的魅力

五是把握经典,明亮精神,安安静静去读书,聚焦精神世界。我们积极倡导“天地就是图书馆”“校园就是阅览室”“有人的地方就有书”“有空的时候就读书”“有书的地方就有人读”。在家、校、社一起聚力下,老师、学生、家长一起捧起了书本,阅读经典,让阅读明亮精神。我们会继续邀请知名作家走进校园,在帆书的影响下,我们会推荐更多学生像马若溪、徐天泽两位学生一样成为“帆书青年讲书人”。

这五个“把握”既是对教育本质的坚守,也是对时代需求的回应。我们期待学校每一名学生都在不断探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在充满希望的航程中勇往直前,书写出自己绚丽的成长篇章。

当人工智能的浪潮重塑教育生态,当“未来学习”从概念走向实践,我们以“续航北中文化”为根基,在时代的交汇点上探索教育的新可能。面对标准化教育与个性发展需求相冲突的今天,基于“培养什么人”的教育之问,我们在变革中锚定育人新坐标,即培养能享受生活、兑现天赋和创造价值的人,并用三大支点托举:

一是文化根脉:我们秉承北京中学“仁、智、勇、乐”育人基因,如以“哪吒精神”激励学生勇于突破,表彰榜样人物张牧悦、木雅·索朗扎西等,让传统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二是科创实践:我们与华为签约“机加英才计划”,共建技术应用实验室;学生团队曾凭《AI智能营养管家Pro》斩获全球名企挑战赛一等奖,以算法融合物联网技术,诠释“AI向善”的民生价值。

三是未来学习场域:2025年6月,我们承办首届“构建未来理想学习中心学术研讨会”,成立青少年AI创新学院,邀请北师大、中科院专家共议“AI革新教育”,推动学习场景从课堂向跨学科实验室、社会场域延伸,我们相信第二届研讨会将更加精彩。

我们深耕教育,在创造中定义成长。因为我们明白,“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创造性成长”绝非口号,而是浸润于每一寸教育时空的实践。为此,学校重构创造性课程体系,并新开发出“青少年人工智能基地课程体系”(G6-G12),贯通AI伦理、数据科学、设计思维模块;创新家校共治模式,成立家委会、家校协会和家长学校三架马车,做好共学的引路人,共育的指挥家和共建的搭建者;扩容学习生态,共筑教联体,打破“教室围墙”,与CBD企业共建实践基地,正如学生张布尔在研讨会圆桌沙龙所言:“未来学习中心应是资源流动的‘呼吸系统’——社区实验室即课堂,企业导师即教师。”

未来的一年,我们将持续思考未竟之问:如何让AI教育普惠每位学生?如何构建“家校社教联体”的终身学习链?这些问题将驱动我们深化“未来理想学习中心”模型,从课程研发、空间设计到评价体系,重塑教育价值链。未来已来,唯以创造回应变革,以深耕致敬初心——因为教育最美的模样,永远是“下一程”。我们铆足干劲,在沉淀中蓄势开启新章。


编辑|苑培祥

校对|刘佩钦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