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开学专题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方妍: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25-09-04 16:32:12

导读:新学期寄语: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方妍

5fd2c7a0799e31ce27192bb13f785f1f.jpg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美丽的清华园今天正在发生一件大事,清华附中在历史上第一次在清华大学举行开学典礼,分管附属学校的大学领导许庆红老师亲临大会并给我们提出殷切期望。这是我们迎来建校110周年的荣耀,它再次见证:我们是因清华而附中。110年了,岁月流转,沧海桑田,我们历史的血脉里流淌的清华基因,从未间断过给我们生生不息的力量。

    1914年11月,梁启超先生以《君子》为题在清华演讲,引述《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勉励同学,时任清华校长周诒春随后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定为清华校训。1915年,就在清华附中的前身成志学校创立时,日本向中国提出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并逼迫袁世凯政府签字接受。当时的清华,勇敢地发出了雪耻救国、自强不息的呐喊。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8月,北平沦陷,成志学校随清华大学南迁,辗转长沙于1938年到昆明,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南开大学合并设立西南联合大学,我们成志学校成为西南联大附中的一部分。当时条件极其艰苦,并不时有日寇敌机轰炸,学生们还要跑警报、跑防空洞,然而,那个时候依然书声琅琅、学习不断。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成了中国“文化抗战”的一个鲜明的精神坐标。

    胜利最终属于伟大的中国人民!1945年9月2日东京时间上午9:00,日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同年9月9日上午9:00在南京,日本向中国递交降书。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秋,清华大学由昆明迁回清华园内,成志学校也复校招生,并于1952年定名为“清华大学附设中学”,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清华附中。

    老师们,同学们,清华附中是有着历经战火洗礼的学校,我们更真切地懂得家国情怀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全体附中人要脚踏实地写好每一个字、做好每一道题,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要时刻感念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做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附中人。附中名气大,进到附中不容易,但进入附中真正的意义,是你所有一切的努力,不再应该是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要有报效祖国和人民的远大志向,这样你才能教得更好、学得更好,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我们当好人民教育新示范、办好强国教育新样板就会成为最嘹亮的时代主旋律。

    要时刻清醒明日变革的迫在眉睫,做雷厉风行、创新进取的附中人。以AI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正在重构新一轮的全球竞争格局,我们要面对不少我们从未遇到的新情况、从不熟悉的新问题,老师只教课本的还不行,同学们只学课本的还不够,大家要好好利用清华大学和清华附中的资源条件,用过硬的本领全副武装,成为奔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建设现代化中国的最强附中战队。

    也就在前几天的工作讨论时,我的同事、学生发展中心唐洁老师讲了这样一段话,她说:“什么是附中人?真正的附中人是敢于定义自己的人;什么是附中?真正的附中是敢于定义未来的学校。”她的话道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

    老师们,同学们,附中110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太多关于坚守与前行的故事,从战争烽火中的课堂,到清华园里的新篇,我们的故事始终在继续,创造历史的责任就这样落在了我们的肩上。作为校长,我希望你们幸福地奋斗、快乐地成长。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

    祝大家新学期幸福快乐!

编辑 | 刘佩钦

校对 | 周静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