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实验学校:开启全面创建魅力教育卓越品牌新征程
周清华
“风华百年路,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2021年是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又是建党一百周年,也是北实新百年及“三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历史的画卷总是在前后相继中铺展,新时代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中书写,伟大的事业,总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不断推向前进。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北京实验学校全体师生在教育家校长曾军良同志的卓越引领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化学校各项改革、全面依法治校、全面依法执教,坚定不移贯彻上级领导指示精神,以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激发师生主体成长为主线,以魅力教育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目的,统筹学校发展和安全,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持续奋斗,在魅力教育创新理论指引下,以奋斗姿态乘势开启全面创建魅力教育卓越品牌新征程,加快构建以学部内教师大循环为主体、学校学部间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学校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教育行稳致远、学校安定和谐、一体发展,为全面建成魅力教育卓越品牌学校而努力奋斗。
一、 魅力党建,不忘初心永远紧跟党走
百年千秋伟业,百年正是风华。回顾历史,我们豪情万丈;展望未来,我们心潮澎湃。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已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历史辉煌。中国共产党今天取得的辉煌,为明天取得更大的辉煌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做好“十四五”和二零三五年远景规划意义重大。蓝图已经绘就,开拓进取、奋力前行,更大的奇迹、更光明的未来就在前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在执政百年即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谱写新的篇章,创造出新的更大辉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北京实验学校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使命,把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贯穿到教育全过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体系中,融入到终身教育体系中。
回顾百年来路,全体师生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认识到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学习传承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深刻领会党成功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挖掘党史中与教育相关的点滴,进行了《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庆祝建党100周年》特别策划,以实际行动讲好党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深挖香山红色资源“鲜活教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为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添砖加瓦;新百年,开好局,起好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结合新时代的实践和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党员教师走进班级,为学生们上党史课,党员教师们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以生动优美的画面,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党、认识党、热爱党,培养学生们爱党、爱国、爱家、爱校的情感。党员教师们切实将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自觉,永远紧跟党走,做党的好孩子,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每位党员热情坚持学习巜学习强国》,学校党委、党支部创新开展工作,党员同志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以过硬的工作业绩成为学校的骨干,北实党委、各党支部成为学习的示范者,北实党员干部成为魅力教育改革的先锋!
二、 魅力管理,战略引领学校创新发展
作为北京市一所十五年一体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名校,北京实验学校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学校已经进入特色发展阶段;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就近电脑派位入学,(生源大体均衡);中高考改革有利于促进我校发展与超越;十五年一体化办学校优势更为凸显;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教育的发展(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教育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教育的系列改革文件);社会的教育观念正在转变(北实的社会反响越来越好);学校近十年的发展为进一步提升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十五年一体化办学校优势更为凸显;存在风险,竞争依然激烈,不进则退。北京实验学校在“二五”时期十大五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三五”(2021年8月-2026年7月)十大战略规划:即干部领导力提升战略、立德树人实施战略、教师专业发展战略、魅力课程研发战略、魅力课堂构筑战略、家校合作育人战略、智慧校园建设战略、五育并举推进战略、教学质量提升战略、魅力教育辐射战略等,分别由校级领导或特级教师牵头研制、推进。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北实发展校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发扬拼搏精神,树立科学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通过十大战略规划管理,整体推动学校不断实现创新发展。
三、魅力课程,推进主题教育系列文化
学校以“魅力教育”为特色,全面落实教育部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精神,以课程研究与课题研究为载体,基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整体构建十五年一贯魅力课程体系,建立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主题教育衔接课程,探索“直通车”育人模式,使主题教育课程更加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为每一位学生的成才奠基,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现代人,为我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提供普适模式,培养具有全球化竞争力的人才。
推进主题教育文化。作为一种集体教育,主题教育更具魅力,它是承载塑造真善美、激发精气神的教育文化,承载着培育责任感、提升凝聚力、增强内驱力的任务。主题教育的群体范围不同,关涉年级、班级、小组;准备形式多样,有教师准备,有学生准备。不管是什么形式的主题教育,都能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更大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能力与智慧;让学生在主题教育中如沐春风,在潜移默化中构建起精神引力场,促进集体风气好转,促进集体关系和谐,激活集体发展动能,促进集体持续成长。
完善主题班会课程。主题班会是班主任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主题班会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个人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对学生思想的转化和良好的班风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学校主题班会把握三个原则:教育性、针对性、计划性,要助力班级文化建设,组织《为什么而学习》《要珍惜学习的好时光》《改进学习方法和时间赛跑》《以优异成绩向祖国汇报》等主题班会,要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组织《人生路怎样走》《生命的意义》《让世界因我的存在而美好》等主题班会。学校主题班会的教育目的分为如下几类: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首先品质方面的教育,如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端正好学习目的、态度的教育,如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为振兴中华而学习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教育,爱集体教育、爱劳动、比贡献教育,还有“学百年党史,做魅力学生”等。要把班会的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统一起来,溶为一体。依靠学生、指导学生,让学生既当主人、又当参谋。要善于深化主题的巩固成果。主题班会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逐渐走向目标多元化、内容丰富化、形式多样化,不拘一格、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成为班会的主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时期带来新挑战。主题班会要推进全方位素质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题大多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教育、纪律教育和集体教育等。随着《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班队活动指导纲要》等德育政策文件的相继发布,新时代的主题班会,从强调政治教育和德育转变为倡导素质教育和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更需学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对青少年进行全方位素质教育,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学校教师要努力适应新趋势,争做新时代先进教育工作者。
推行班级项目制管理改革。实现全员干部制,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改革尝试,有效激发了每一个同学的内在潜能,带来了孩子阳光向上的精神,促进了孩子的主动成长。例如:新初一班级45人,班级设立九个项目管理组,如:少先队项目组、学习项目组、纪检项目组、生活项目组、卫生项目组、宣传项目组、艺术项目组、体育项目组、科技项目组等。每个组五人,每组设组长1人、副组长1人、项目研究员3人。班主任会阐述班级项目制管理改革的目的与重大意义,详细介绍各项目组成员的产生步骤,项目组人员的确定要经历竞聘协商的程序产生。
学校在每年高考、中考和小考模考前夕,校级干部走进高三、初三、小学六年级毕业班,支持毕业班工作,给毕业班教师、学生加油鼓劲!学部校长、主管领导、年级组长富有使命,扛起责任;毕业班全体教师更要科学备考、创新备考、激情备考、自信备考、拼搏备课、务实备考,让毕业班的成果为魅力教育加分!
四、魅力教师,全员导师提升学科素养
近年来,学校彰显“勇于担当、善于超越”的北实精神,磨砺自强卓越的精神底色,积淀行健致远的自信自觉,凝聚起魅力教育创新引领的强大力量。自强创新始终是北实魅力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塑造魅力教育未来的不竭源泉。
探究理想的学校教育,学校提出了理想的学校教育方式:构造“一方池塘”,服务孩子“自然成长”;点燃“一束火焰”,启迪孩子“自己成长”;敲打“一块燧石”,引领孩子“自由成长”;推开“一扇大门”,促进孩子“自觉成长”。
学校推进全员导师制:每位领导与教师都要承担导师工作,曾军良校长每年担任高三12位同学的导师工作,开展“五个一”工程:每天与孩子见一次面;每周简短交流一次;每两周发送一条激励短信;每一个月开一次集体会议;每一个月进行一次深度对话与交流。开展全员读书活动,学校每年给每一位教师购置10本书,开展读书交流系列活动。学校工会、各学部、学校都极力支持教师的读书活动,成立了多个教师读书社团,各社团定期有效开展活动。抓好教师全员培训活动,每年的寒暑假都要精心设计全员六天的培训课程,每年寒暑假都要开办幼小初高教师高端研修班、教育管理高端研修班。学校成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研究”课题组,始终把科研活动与常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进一步探索教师立体性的专业发展路径。
五、魅力培训,培育魅力教育改革先锋
从2021年开始,学校加强干部的与培养,恢复两周一次的干部培训。以创新发展健全人才工作机制,以协调发展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以共享发展激发人才创业活力”,建设了一支高质量干部教师队伍。要推进全员干部制管理改革,每位干部都要与时俱进、努力成长。每位干部都要加强专业思考,提升专业思考力、创新力、领导力!加强干部的培养与教育,要开展十五年一惯的法制教育,提升干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干部要认真听取全体教师意见,接受全体教师的监督,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自我批评与相互批评,在自我反思与改进中前进。加强对干部工作的考核与评估,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制度,让能担当者上,不能胜任者下。建设一支实干型、创新型、智慧型、高尚型干部队伍,不断提升干部政治判断力、执行力、决策力、创新力、引领力、洞察力、研究力、沟通力、实践力、亲和力,每位干部都要成为培训教师、培训干部的专家。每位干部都应成为能写、能讲、能干的魅力干部,这是新时代学校发展的前提。学校全体干部高标准要求,自觉走在前进的道路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2021年学校凸显教师的培训与培养,恢复两周一次的学术委员会,聚焦教育关系的研究,课堂文化的建立,不同学段的主题研修,同课异构课例展示、专家点评等,加强课程改革的研究、新课程标准的研究、核心素养的研究,让核心素养花开有声。通过学术委员会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进入新时代。推进学校、学部、年级组、教研组的联动培养机制,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分层培养、精准培训、丰富活动、主动成长!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教师的角色已由教书到育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通过专题培训、研讨交流、思维碰撞、工作反思、总结升华等,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师生共同成长,让每位一线教师都应成为理念型、研究型、实战型、合作型、专家型魅力教师。
六、魅力督学,不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学校落实核心素养,关注课堂常态,关注课堂育人、全员育人。学校成立由特级教师、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等71人组成的学术督学委员会,这一团队纵跨幼小初高四个学段,横跨所有学科。为了实现全校有计划、有步骤、高效、联动地开展督学工作,组建学科督学教学资源库,及时获取督学计划、督学反馈、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等资源,为进一步扎实推进魅力课堂奠定扎实基础。学科督学对全校教师进行全方位督导,认真记录,客观统计,对每位教师的听课情况进行清晰了解,一个学期全校教师听课近4000节次;所有督学聚焦魅力课堂建设,着力于魅力课堂流程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学习问题设计、学习活动评价、教学语言设计等五个方面,通过听、评、看,进行教育会诊,研究学生、研究方法。立足课堂教学,汇聚反思18个核心问题,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研究力;与区、市教科院联合推举魅力课堂探索研究课,培养出一大批魅力型与实战型教师;举办魅力课堂教学节,让来自全国各地兄弟学校的领导与教师,以及幼小初高的家长代表,市、区领导与教研员分别走进各学段的课堂,并开展系列多样化的魅力课堂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活动,魅力课堂成为美丽、合作、开放、分享、思考的课堂;开展魅力课堂调研活动,从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走向课堂教育教学调研,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近三年来,学校编辑6本魅力课堂专集,教师已在区、市、国家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相关论文200余篇。
七、魅力讲坛,铸造家校合作共育品牌
为进一步提高家校共育合力,铸造家校合作品牌,北京实验学校干部、教师认真开展新时代的家访、线上家访活动,定期有针对性、高质量地开展学部、年级、班级线上家长会、线下家长会,创新开展家代会工作,充分发挥各层级家代会的作用,让家长做学校发展、孩子成长的主人。从2020年10月开始,学校创新开展“魅力讲坛·家校共育”系列线上讲座。讲座分15期,围绕亲子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等主题,由15位党委校务委员,向幼小初高各学段的孩子们、家长们进行宣讲。截至目前,“魅力讲坛·家校共育”系列线上讲座已开展10期,主题分别为《魅力教育为孩子终身发展与幸福人生奠基》《思维能力魅力培养》《智教慧育谋成长》《不要被垃圾快乐毁了孩子的梦想》《古往今来话家风》《增进亲子沟通 密切亲子关系》《从高考终点透视孩子综合素养的培养》《培养规则意识,呵护生命安全》《教育孩子,你转变了吗》等。每一期讲座内容都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或存在的困惑,通过主题报告,帮助家长们答疑解惑,进一步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合作体系,进一步引领家长注重家校沟通,提升了家庭教育的水平,提升家校合作实效性,形成育人合力,增进育人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八、魅力成果,铸就魅力教育普适品牌
新思想指引新征程。近五年来,在人民教育家校长曾军良同志的卓越引领下,在全体北实人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下,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魅力教育在市区乃至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政协报》《现代教育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人民教育》《教育家》《中华英才》《北京教育》《北京教育头条》等中央和北京市主流媒体数十次报道北实魅力教育的系列成果,学校教师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教育家》及学科报刊杂志发表魅力课程和魅力课堂研究论文300余篇,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曾军良与魅力教育》《魅力教育的激情与幸福》《魅力教育义无反顾》《魅力教育向未来》《自觉成就魅力》等一系列魅力教育专著,全面、系统、创造性地论述了魅力教育思想,不断推进魅力教育改革系列理论思考;学校教育科研综合考评排名,位列区、市最前列,魅力课程、魅力课堂、魅力教师、魅力科研、魅力学法、魅力学生、魅力活动、魅力环境等系列创新探索取得重大成果,艺术、体育、科技、学科特长培养全面跨越,去年和今年这两届疫情下的高考和中考,交出了一份属于自己最高水准的答卷,实现了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的完美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每一个北实学子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杰出”,实现了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的完美结合,既对每一个孩子的今天负责,又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学校的办学成就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魅力教育品牌已经形成,开启了学校创新发展的新时代。我校在基础教育合改革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走在了全国教育创新的最前列。
九、魅力辐射,资源共享承担社会使命
编写国家教材。为了维护西部地区的稳定和平和发展,努力为国家大局稳定做出贡献,学校在曾军良校长带领下,组织教师团队,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创新,凝练智慧、研发教材。学校38位教师参与了《新疆、西藏内地高中预科班国家教材》编写,现已经有25本国家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并获得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本套国家教材的编写,既是一种担当,也是一次挑战,还是一个机遇,既填补了新疆、西藏内地高中预科班没有教材的问题,也为民族稳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教育保障,还充分展示出北实教师的敬业和充满探索的精神。
编写魅力教育系列教材。《魅力教师》《魅力课程》《魅力课堂》《魅力初中物理教学》《魅力幼儿园》《魅力少先队》《魅力德育》《魅力艺术》《魅力体育》《魅力科研》等等,系统、全面地介绍魅力教育新成果,不断扩大魅力教育在全国的影响,持续推进魅力教育卓越品牌建设新征程。
承担社会使命。2015年6月,北京实验学校开启集团教育发展之路,积极响应市区两级政府的相关政策,赴远郊平谷办教育,接收了平谷第六中学、第二中学、第四小学和第七幼儿园,组建了北实平谷教育集团。四所学校一个法人校长,成立了集团委员会,统筹集团各校发展。在魅力教育新理念的引领下,全体北实人秉承“勇于担当,善于超越”的学校精神,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四个学段融合融通,城郊两区通力合作,虽筚路蓝缕,却在不断改革中收获佳绩,学校集团化办学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平谷区各级领导与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承办“京藏优质教育资源远程互动共享项目”,与拉萨师生互动交流;前往湖北省丹江口市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首都-水都教育协作拉开新篇章;2021年5月,又承办甘肃临夏河州中学教育集团,为民族教育发展再谱新篇。同时,北实顺义分校也在筹建之中。学校发扬社会奉献精神,不断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社会影响,实现育人业绩的有效辐射;凝聚领军教师团队智慧,促进资源共享,不断扩大学校影响力。
“胸怀香慈伟业,恰是百年芳华”,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和历史方位中,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北京实验学校干部、教师要继承与发扬革命到底的“香山精神”,不忘初心,锐意进取,用丰硕成果鼓舞斗志、提振干劲,凝聚力量,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以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展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风雨无阻的闯劲干劲,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创建魅力教育卓越品牌新征程,在人民教育家曾军良校长的卓越引领下,全面开展十五年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全面探寻中国现代化基础教育普适规律,为中国当代基础教育发展提供鲜活样板,为推动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让魅力教育之火点燃基础教育改革之灯,引领中国基础教育发展,不断推进学校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新百年魅力教育新华章,共创魅力教育卓越新品牌!
(周清华,北京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科研副校长,北京市历史特级教师,魅力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校外实践导师)
编辑 | 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