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播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播报

丰台区举行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交流研讨会:思政铸魂启新程 实践育人谱华章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25-03-19 11:13:35

导读:2025年3月18日,在教育强国纲要深入实施的关键开局之年,于纪念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由中共丰台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委员会、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联合主办的“思政铸魂 实践育人——2025年丰台区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交流研讨会”在丰台区档案馆盛大启幕。


2025年3月18日,在教育强国纲要深入实施的关键开局之年,于纪念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由中共丰台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委员会、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联合主办的“思政铸魂 实践育人——2025年丰台区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交流研讨会”在丰台区档案馆盛大启幕。作为丰台区连续五年深耕思政教育领域的高端交流活动,此次会议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聚焦“全要素、贯通式、实践性”的思政课程建设,通过成果展示、经验分享、区域发布、先进表彰、专家点评等多元形式,全方位呈现2024年区域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丰硕成果,为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与鲜活生动的实践样本。


CCC09116.jpg


本次大会由丰台区教委副主任曲兆军主持。丰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宏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宇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成林萍,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闫长丽,丰台区档案馆馆长、二级巡视员王野,北京市丰台区第十一届政协委员马强,丰台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杨联文,丰台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曲兆军,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党委书记焦素琴,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院长钟灵,丰台教委基教一科科长陈霞、基教二科科长樊凌出席会议。


聚焦“行走”,构建“知、情、意、行”合一育人生态


过去一年,丰台区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北京市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等文件精神,紧扣教育强国纲要中增强思政引领力的战略定位,持续强化“强基工程”。立足丰台区“全要素、贯通式、实践性”思政课程工作方案,全力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教育品牌,推动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目前,已初步构建起覆盖全学段、贯通全链条的实践育人体系,累计发布11本《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手册》,让全区十万余名师生从中受益。


CCC09311.jpg


会上,特别邀请到该品牌的重要推动者——丰台区政协委员、著名城市路演人马强,发布“行走的思政课”教育品牌宣传短片。短片以“一套行走手册”“一张行走地图”“一方思行舞台”“一项强基工程”四个标签,生动诠释了“行走的思政课”的独特魅力。丰台区以区域资源为深厚土壤,以学生成长为核心,构建起“知、情、意、行”合一的育人生态,让思政教育突破书本与课堂的局限,走向广阔的社会实践,切实回答了“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之问。随后,丰台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杨联文为马强先生颁发“行走的思政课”项目指导专家聘书。


深化实践,锻造“学、做、悟、行”进阶成长路径


2024年,丰台区持续发力,积极推动各学段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育人链条。通过“课程 + 活动”的育人载体、“校内 + 校外”的实践场景、“个体 + 群体”的组织方式以及“场景激活-任务驱动-反思内化-行动延伸”的实践路径,创新推出“行走 + 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将区域红色资源、科技场馆、历史遗迹、文化地标等在地资源转化为鲜活的育人素材和实践场所,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互动,引导丰台学子在社会资源与生活中筑牢思想根基,提升核心素养,充分彰显知行统一、实践育人的独特价值,为全区思政课改革创新注入新动力。


在交流分享环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成林萍教授、中国教科院丰台实验学校杜亚男老师、北京市十一学校丰台中学李苗苗老师、丰台区太平桥学校孙薇老师、纪家庙小学陈精玉老师、丰台五小科丰分校李景怡主任分别围绕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与课程思政融合实践、“1 + N + X”思政课程集群建设与实践、思政课育人体系建设、立体化学研融合实践模式等不同方面,分享了学校思政课改革实践中的思考与探索。他们强调知行合一,注重通过亲身体验和解决问题提升学习者的综合能力,让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这些生动的实践成果,不仅是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鲜活注脚,更体现了实践育人的独特价值,为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注入新活力。


在师生展示环节,中国教科院丰台实验学校学生演绎的话剧《红岩》片段《交锋》,巧妙融入大成学校美术教师程亮的沙画创作背景与沉浸式舞台设计,以艺术形式生动再现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唱响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担当,引发观众强烈共鸣。丰台区五小科丰分校六名学生化身“丰台文旅推介官”,现场讲述丽泽商务区古今发展脉络,以“玩”“创”结合的行走历程和丰富多元的实践,实现学研并进、全面成长。


CCC09407.jpg

CCC09801.jpg


会议作品展区精心挑选了全区师生以“行走的思政课”为主题的468件美术作品中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涵盖油画、水彩、书法等多种类别,通过书画艺术诠释思政铸魂实践育人的新途径。无论是静态的作品展示、动态的情景演绎,还是典型案例的分享交流,都充分体现了丰台区思政实践育人从“观察感知 - 反思内化 - 实践验证 - 觉悟升华 - 自觉践行”的完整过程,遵循“具身实践 - 理论深化 - 行为养成”的育人规律与实践路径,逐步形成学科融合、学段贯通的“大中小一体、区校社协同”育人实践样态。


成果升级,形成“点、线、面、体”立体育人格局


CCC09863.jpg


会上,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院长钟灵发布了“行走的思政课”研究成果。经过五年的不懈探索,“行走的思政课”已形成校内外一体化、大中小学一体化、知信行一体化的区域大思政实践育人体系,打造出“点、线、面、体”系统联动的辐射格局。在“点”上,主题从五大主题扩展至七大主题;在“线”上,精华路线从9条增至10条;在“面”上,形成覆盖多主题的课程图谱;在“体”上,构建以“行知丰台”为基点,全面覆盖、深度贯通的“行走的思政课”实践课程体系。通过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构建“七位一体”育人长链条及“5G”沉浸式学习策略,以课程协同为总驱动,形成贯通理论与实践,融合线上与线下、关联学校与社会、聚合教师与学生的“行走的思政课”育人机制。


协同联动,搭建“融、通、共、创”交织育人共同体


“开门办思政课”始终是丰台区“行走的思政课”坚守的行动准则。通过构建“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推进资源的融通、课程的共建、场景的创新等,将社会大课堂作为区域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区域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以资源为纽带,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


作为承办单位之一的丰台区档案馆,是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是了解丰台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展望丰台美好未来的重要窗口。此次会议特意选在丰台区档案馆召开,既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优势,以历史资源滋养思政教育,助力区域教育发展,更是践行“实践育人、协同育人”国家战略要求,体现丰台区实践育人从资源聚合到价值共生的进阶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宇宏教授在点评中指出,五年来她亲眼见证了丰台区思政课建设的丰硕成果。通过挖掘区域思政教育资源,用好课内课外两个课堂,知行并重,是丰台区“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特征,体现出三大特色:一是“行走”,丰台区通过“行走的思政课”对传统优势资源进行挖掘开发,将固化场景转化为思政资源,是实践育人的生动实践,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建设”重要举措;二是“贯通”,通过打破学段壁垒,实现跨学科融合、跨课程及课程集群融汇、大中小一体化融通,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是“创新”,丰台区思政课建设注重沉浸式体验,坚持知情意行的统一,着力“一校一品”的打造,在守正创新中凝练区域特色。


CCC00059.jpg


丰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宏强在总结讲话中为区域联动擘画未来发展蓝图,进一步强调在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六周年之际,丰台区召开2025年度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交流研讨会的重要意义。王宏强副部长从把准方向,深刻领会新时代思政课改革的战略要求;立足丰台实际,持续打造区域特色;凝聚多方力量,形成区域合力等方面提出工作要求。


CCC00150.jpg


本次研讨会既是丰台区思政课改革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再动员。通过政策引领、实践创新、技术赋能、协同发力,丰台区正探索出一条“铸魂育人”的特色路径,为全国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丰台经验”。


CCC00205.jpg


丰台区政协委员代表、各中小学党政一把手、道德与法治及思想政治教研员和教师代表、丰台区大思政共同体成员、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代表等200余人现场参会。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主管领导、课程负责人、思政教师线上参会。


编辑|苑培祥

校对|刘佩钦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