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播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播报

千里奔赴 共话未来:“海·粤”名书记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圆桌会

来源:海淀区教育党校 | 时间:2024-05-01 23:24:48

导读:2024年4月24日下午,“海·粤”名书记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圆桌会议在海淀区教育党校远大校区隆重举行。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杨志成,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培训与社会服务处处长龚孝华,中共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史怀远,海淀区教育党校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海淀区中小学干部研修中心主任赵欣出席,广东省“双名”工作室主持人、海淀区“双名”工作室主持人及部分工作室成员,约130人参加此次活动。

2024年4月24日下午,“海·粤”名书记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圆桌会议在海淀区教育党校远大校区隆重举行。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杨志成,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培训与社会服务处处长龚孝华,中共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史怀远,海淀区教育党校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海淀区中小学干部研修中心主任赵欣出席,广东省“双名”工作室主持人、海淀区“双名”工作室主持人及部分工作室成员,约130人参加此次活动。海、粤两地同仁相聚在此共同探讨“双名”工作室建设的思路,分享经验,探索教育强国背景下“双名”工作室建设新方向,推动两地教育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图1.jpg


海淀区名书记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分享


郭涵校长、赵璐玫校长、杨志成书记,分别代表海淀区名校长工作室实践导师、理论导师做经验交流与分享。


郭涵


图2.jpg


1.考虑不同批次学员特点,最大限度精准对接群体需求,来设计满足需要的培训课程。

2.具体来说,从工作特点、课程特点、校长特点三个维度构建培训课程体系,即围绕校长工作的本质与内涵、课程的内在逻辑结构、校长群体的培训需求三方面,形成精细化的校长培训课程体系。

3.需要进一步理解“三维度”与“培训”之间的关系,在分析社会需求、学校发展特点、成人发展规律、校长学习规律、知识本质等要素基础上,凸显专业化培训的特质,努力使校长培训课程走入培训专业化的轨道上来。


赵璐玫


图3.jpg


1.工作室定位于“助力校长成长、推动学校发展、促进教育均衡”。

2.工作室的研训方式,致力于链接实践需求,基于其在办学实践中真实存在、感到困惑并致力解决的问题,引领学员校长聚焦办学中的现实问题,撬动学校发展新的创生点,关注学校发展与变革实践情境中的突出事件、关键问题,实现研训一体,促进成员的专业发展。

3.通过构建工作室团队模式,助推共同成长。


杨志成


图4.jpg


1.理论与实践双轮驱动,精准服务。针对新任期、发展期、成熟期、专家期校长,合理设计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

2.个人与学校双提升,撬动主体。充分利用成人学习的主动性特征,促进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和校长自身专业成长。

3.知行双循环,全方位成长。既要有理论讲授式学习,也要走出去开阔视野、增进多方交流。


广东省名书记名校长工作室建设经验分享


广东省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张锦庭,广东省中小学特殊教育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佛山市启聪学校校长陈辉和广东省中小学名书记工作室主持人、珠海九洲中学党委书记姜楠,代表广东省“双名”工作室主持人,做工作室建设经验分享。


张锦庭


图5.jpg


1.工作室要建立一个规范的组织架构,要对组织成员进行分析和分工,让每一个人在组织系统中都能找到位置,担当使命,形成紧密相连的一个团队。

2.以“成就一个人,成名一所校,播种一方土”为具体目标,以终为始,梳理发展路径,把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紧密融合,共同促进,通过各种平台,对外辐射引领,实现“播种一方土”的家国担当。

3.聚焦“三个一”画像,提升学员治校能力,即一张好嘴皮(会说事)、一支好笔杆(会写事)、一身好本领(会成事)。


陈辉


图6.jpg


1.明定位:树立专业形象。将工作室命名为“行知工作室”,以行促知、以知导行,共学、共研、共进。

2.创特色:服务成长需求。针对职初校长,致力于建规范;针对骨干校长,致力于解困惑;针对名校长,致力于炼特色。

3.扩影响:辐射示范引领。利用写作和演讲,使得工作和学习量变成长,人脉和机遇质变成长。


姜楠


图7.jpg


1.坚持平台驱动,打造学习型共同体。通过理论培训,提升专业能力;通过跟岗学习,沉浸式体悟教育前沿;通过课题研究,实现理论式实践探索;通过下校诊断,提升内驱式思考能力;通过建言献策,为区域教育贡献力量;通过成果凝练,提供示范样本。

2.坚持文化引领,凝练学校办学思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品牌学校;研究办学历史文化,强内涵发展;挖掘学校发展优势,重文化引领。

3.坚持内涵提升,创高质量校园生态。构建“融美求真”的课程体系;探索“家校协同”的育人路径;深耕“90 80”的高效课堂;夯实“四段七动”的校本研修。



双名工作室建设总结发言


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培训与社会服务处处长龚孝华,海淀区教育党校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海淀区中小学干部研修中心主任赵欣,分别就两地“双名”工作室建设的系统思考与实践,做总结发言。


龚孝华:《名书记、名校(园)长工作室培养模式的研究》


图8.jpg


校长工作室培养模式是名书记、校(园)长是在名书记、校(园)长的主导下,以凝练现代教育思想、办学品质为主旨,以骨干书记、校(园)长为入室学员,以师带徒为主要培养形式,共同开展基于线上和线下的学校管理实践与研究的实体与网络相结合的新型工作室。

广东省“双名”工作室建设经历了“师徒制(个性化)-做中学(情境化)-共同发展(主持人、学员及双方学校)”三个发展阶段。具体包括:以治校能力为重点的模式、以研究能力为重点的模式、以个性化发展为重点的模式。

针对未来“双名”工作室培养模式,要在遵照省级工作室管理办法的同时,根据各工作室主持人及工作室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培养模式,做到“一室一案”、“一室一品”。


赵欣:《海淀区“双名”工作室建设思考与实践》


图9.jpg


海淀区“双名”工作室建设以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为价值导向,以教育家精神和校长专业标准为目标引领,遵循认知学徒制、成人学习规律、校长成长规律,进行系统思考并回答“培养什么样的校长、怎样培养校长、为谁培养校长”的问题。基于“成长中的教育家”培养理念,坚持顶层设计、彰显特色,逐步探索出一条与海淀教育强区相适应的校长培养模式。

海淀区“双名”工作室建设遵循价值性和学术性相统一、系统性和独特性相统一、指导性和平等性相统一的原则,形成了系统完善的管理机制、研修机制、品控机制和保障机制。在多年的探索基础上,积累了海淀区“双名”工作室建设的五条宝贵经验:

1.在培养理念上,坚持目标导向、实践导向、情境学习、共建共享的价值取向;

2.在培训模式上,具有“双主体+双赋能”的生态取向;

3.在培训课程上,着力实践型知识的转化和生产的实践取向;

4.在内外关系上,注重工作室资源的协同建设;

5.在培养策略上,注重实施个性化培养、指向精准化施策。


会议最后,由中共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史怀远作总结讲话。史书记首先对来自广东教育战线的同仁们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广东省是全国教育发达地区之一,海淀教育要加强与广东省的深度合作,互进共享,优势互补,不断推动两地教育人才队伍的高位可持续发展。希望海淀与广东能够建立起常态化联络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期待两地中小学校发生更多深度链接,共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图10.jpg


此次“海·粤”名书记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圆桌会议的召开,不仅为海淀新一期“双名”工作室建设指明了方向,也进一步加强了海粤两地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千里奔赴,共话未来!


图11.jpg



编辑 | 王平 赵越儿

校对 | 周静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