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播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播报

海淀区拟将7所民办学校转为公办学校,总学位将增加1万

来源:海淀教育 | 时间:2022-05-30 10:51:12

导读:自今年9月新学期开始,依据国家、教育部、北京市文件和要求,为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海淀区按政策拟将7所民办学校转为公办学校,公办教育总学位将增加1万个左右。


自今年9月新学期开始,依据国家、教育部、北京市文件和要求,为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海淀区按政策拟将7所民办学校转为公办学校,公办教育总学位将增加1万个左右。


涉及到“公参民”的学校共10所,其中需要调整办学性质有7所学校,具体情况如下:


人大附中分校、北外附校、建华实验学校、理工附中分校等4校将转为区属公办学校,校名不变,作为新设立的公办学校开展新学年的招生入学工作;


清华附属实验学校将转为大学举办的公办学校,民大附中实验学校、北大附中实验学校将分别转入由大学举办的民大附中和北大附中这2所公办校。


上述7所学校均为办学水平较高、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经过初步计算,规范后,海淀区公办教育总学位将增加1万个左右,优质公办教育资源更加丰富。


同时需要提示的是,自今年9月份新学期起,上述7所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将按照国家规定免收学杂费,高中阶段在校生将按照公办高中标准收取相关费用。


对继续保持民办性质的3所学校,启动了名称规范工作,一零一实验学校、人大附中北大附小联合实验学校和清华附中稻香湖学校将按民办学校更名程序,陆续更名为“北京市海淀区启慧未来学校” “北京市海淀区人北实验学校”和“北京市海淀区稻香湖学校”。其他方面的规范工作正在按部就班推进中。


海淀区严格按照教育部文件对“公参民”学校的认定标准开展工作,制定了总体工作方案和具体工作指南,确定了7所属于公参民第一类和第二类,需要调整办学性质的学校,确定了3所属于公参民第三类,规范后可以继续保持民办性质的学校。


在推进“公参民”学校规范工作中,海淀区坚持站稳人民立场,释放更多红利,办好人民教育。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站位。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出发,加强转公学校和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强化民办义务教育规范管理,加强分类指导,落实政府责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二是依法依规,以人为本。将依法行政贯穿于规范“公参民”学校全过程,审慎落实。尊重教职工自主选择,用最大诚意留任学校各类教育人才,保持教师队伍稳定和学校发展势头。


三是加强管理,提升质量。我区将持续优化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加大投入,倾注资源,发挥海淀教育的教研、科研优势,提升每一所公办学校和每一所民办学校的质量。



背景链接


2021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文件从严格界定范围、理顺体制机制、加强规划引领、规范公有教育资源使用、严格规范招生、落实工作责任等六个方面入手,对“公参民”学校进行专项规范。


按照教育部文件,“公参民”学校主要包括以下三类: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


教育部文件要求,前两类学校应办为公办学校,第三类学校在实现与公办学校脱钩后,可继续举办民办学校。


编辑| 闪洁雯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