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播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播报

2021年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委会年会成功举办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21-12-18 15:10:13

导读: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强对家校社协同育人理论与实践的思考,促进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完善,2021年12月17日上午,以“携手同心,共育未来”为主题的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委会年会在中国儿童中心召开。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淑文、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丛中笑、中国儿童中心副主任杨彩霞出席会议。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强对家校社协同育人理论与实践的思考,促进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完善,2021年12月17日上午,以“携手同心,共育未来”为主题的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年会在中国儿童中心召开。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淑文、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丛中笑、中国儿童中心副主任杨彩霞出席会议。


1_看图王.jpg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淑文讲话


2_看图王.jpg

中国儿童中心丛中笑书记进行专家发言


3_看图王.jpg

中国儿童中心杨彩霞副主任发言


  首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淑文发表了讲话。她表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在其中具有奠基性作用。她呼吁社会各界有志之士积极加入家庭教育事业的大家庭,共同引领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营造家校社共育的良好教育生态,共育儿童发展未来,共育教育强国未来。


4_看图王.jpg

霍雨佳理事长作专委会2021年度工作报告


  随后,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委会理事长、中国儿童中心家庭教育部部长霍雨佳做了2021年专委会工作报告。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平台建设、理论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总结了经验,汇报了中国儿童中心推出的家庭教育指导者课程、教材和专业标准等重点成果,并介绍了中心独创的校外教育机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和家庭教育学术期刊《中华家教》编辑出版工作情况。霍雨佳理事长表示,接下来专委会将继续以学术研究为引领,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学术交流平台,同时继续扩大宣传、提升影响力。

  之后进行的“专家对话”环节精彩纷呈。第一轮对话由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研究员宗春山主持,张立、余清臣、王欢、罗爽、蔡芳及徐松涛六位专家围绕着“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时代特征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度与热度兼具的交流和讨论。


5_看图王.jpg


6.jpg

上图专家依次为:张立、余清臣、王欢、罗爽、蔡芳、徐松涛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原一级巡视员、中华女子学院荣誉教授张立阐述了第四周期的中国妇女和儿童发展纲要(新“两纲”)的制定背景和现实意义。她指出,实施新“两纲”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是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口强国”转变的战略决策,是实现男女平等和儿童优先原则的特别措施,是推动妇女儿童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要求。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院长、教授余清臣结合“双减”政策背景下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良好教育生态的需要,对家庭教育提出了几条建议,即家长要信任学校教育,建立家庭教育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理解家庭、家庭教育,理解新时代的未成年人和亲子关系,系统思考家庭建设,学会全方位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合理分工,重点培育孩子的生活能力,并且全面担当生育、养育、教育的责任。


  史家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王欢结合办学实践,提出了对“双减”下家庭教育如何“共识、共谋、共为、共享”的思考。她认为,社会要教化,学校要教育,家长要教养,“母传德,父传责”,共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与发展。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罗爽解读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的背景、目标和理念,指出“家促法”旨在为家长赋能,体现了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自由的尊重,要求国家和社会支持家庭,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服务,促进家庭教育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共同体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北京市第一家社区学院、朝阳社区学院的蔡芳院长介绍了学院打造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实践经验,提出三个“回归”:让学习回归学校,让父母回归家庭,让家庭回归社区。


  中国儿童中心家庭教育部家长委员会主任徐松涛作为与会的家长代表,从家长视角出发,发表了对家庭教育的看法、感悟以及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需求,表达了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新时代新家长的新态度。

 

  第二轮“专家对话”环节由中国儿童中心家庭教育部部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委会理事长霍雨佳主持,专家们在“家庭教育现在为什么这么热”的问题中对“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展开了热烈讨论。


8_看图王.jpg


9.jpg

上图专家依次为:丛中笑、芦咏莉、张捷玫、林岳、李雪


  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教授丛中笑首先回应了“家庭教育为什么这么热”这个问题,指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推动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级政府、各类组织都在积极贯彻落实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为“国事”,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社会对家庭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主体意识也在增强,内在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家长积极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对儿童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家庭、学校、社会作为教育生态系统的三个支柱,缺一不可,要各尽其责,还要全面提升家庭的教育能力,三方协同形成教育合力,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北京市实验二小校长芦咏莉认为,面对未来信息化和社会高速发展,要构建没有围墙的学校,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以更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让孩子全面发展。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学校可以承担组织和服务的功能,而以社区为单位的家庭互助可以更好地帮助每个家庭解决具体问题。


  接着,北京南山华德福学校张捷玫、常青藤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林岳、西四北三条社区青少主任李雪等几位老师也交流了各自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经验。


  最后,中国儿童中心副主任杨彩霞进行了总结发言。她建议,一是要坚定方向,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探讨在新发展阶段实现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二是要回归家庭教育的育人取向,加强理论研究,为家校社共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三是探索更多可复制的协同育人模式,探讨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


  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进行,有2.7万人在线听会并参与讨论,取得了圆满成功。与会嘉宾们在热烈讨论和交流碰撞中,深化、升华了对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认识,现场和在线观看直播的观众们均受益匪浅。


7_看图王.jpg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双减”、新“儿纲”、《家庭教育促进法》…… 一系列教育热点政策和法律不仅把家庭教育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也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承载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重要使命,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需要携手努力,共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质的协同育人新模式。



值班编辑|张若晗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