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
当前位置:首页 > 高校

金融学专业责任教授廖玫:用责任之心钻研教学之法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17-10-31 14:23:03

导读:如何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以及学术思想的浸润是所有教师倾注心力研究的重大课题。

教育是一门讲究艺术的大工程,如何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以及学术思想的浸润是所有教师倾注心力研究的重大课题。作为这条道路上的同行者,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金融学专业责任教授廖玫说:“教学是有技巧的,我们有责任用自己的知识内涵去引导学生。”

  • 因材施教 善用实例把知识变活

据悉,由于新教学计划的调整,都柏林学院金融专业大一年级首次开设了全英文教学的专业课《经济学导论》,旨在让学生提前熟悉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和方法,积累专业课的英语词汇。虽然这门课程属于入门级,难度系数不太高,但是里面仍有一些难理解的概念,比如经济学讲成本时又涉及到机会成本;讲利润时又涉及到经济利润……学生李玥萱说:“本来全英文的教学方式就是个挑战,再加上又是专业课,对于我们大一学生来说确实有一些压力,但是好在廖老师善于将这些知识与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起来进行解读,这样学起来既有趣又易于理解和记忆。”

例子的选择也十分有讲究。由于学院用的是美国教材,书中的例子理所当然是美国的金融案例。廖老师表示,相对于美国案例,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各类经济事件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在备课时,她经常要多花费三到四倍的时间去搜集、筛选和整理最适合学生的案例,比如说根据京东在纳斯达克上面的年报让学生做分析,或者从中国人喜欢海淘的例子来渗透行为经济学的知识等。“要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经济学的研究是跟实践密切相连的,这样才能把死板的知识变活。”廖老师说。

  • 与时俱进 去做不断更新的活水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教育理念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对于如何给得起学生“一杯水”这一问题,廖老师用她的教学实践做出了回答——一桶水仍不够,老师需要成为不断更新的活水。

虽说经济学和金融学已有的理论体系是固定的,但是在国内外正在不断发生着新的经济动态、金融创新。廖老师每天都会阅读发布在《福布斯》、《Economics》等上面的有关金融学的文章,她还定期浏览布鲁金斯学会发布的研究报告,不断补充、更新自己的既有知识。廖老师作为学生获得“一杯水”的源头,这种补充和更新又同步给了学生,她会选取部分视频或文章的链接放在都柏林学院教学系统内,供学生学习交流。

  • 思维培养 用经济学视角看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而且要特别重视培养思维能力。“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把题做出来,而是要通过这种方式考察他们是否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廖老师说。在讲解供给、需求和市场价格三者的关系时,廖老师以当时大闸蟹热销的经济现象为小组作业。同学们发现卖家在前一个月是赔本的状态,那么他又是如何实现盈利呢?通过该作业的设计,使学生不自觉地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这正是廖老师所致力于达到的教学效果。

教育之路漫漫,在廖老师看来,教学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针对不同的学生,处于不同的环境,都需要做出相适应的调整和创新,她也正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行,慢慢摸索。

文字|冯洁晓

编辑|崔淑萍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