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5年天津市本科生招生宣讲会暨人工智能主题圆桌论坛在津成功举办
导读:2025年3月13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天津举办了主题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5年天津市本科生招生宣讲会暨人工智能主题圆桌论坛”的活动,吸引了300余名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
2025年3月13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天津举办了主题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5年天津市本科生招生宣讲会暨人工智能主题圆桌论坛”的活动,吸引了300余名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
活动伊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顾问兼第七书院院长、天津市招生组组长金江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他详细介绍了港中大(深圳)的优秀师资力量和全人教育理念,强调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人文关怀的高素质人才。金江先生的分享让在场的家长和学生对港中大(深圳)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随后,徐鑫鑫老师为到场家长深度解读了博文奖学金的申请流程和相关要求。她详细介绍了奖学金的种类、申请条件、申请截止时间以及申请材料等关键信息,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清晰的申请指引,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机会。
在主题论坛环节,金江先生作为主持人,与来自港中大(深圳)不同学院的五位教授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圆桌讨论。论坛围绕人工智能对各学科的变革性影响及教育创新展开,涵盖了医学、商科、数据科学、理工及人文社科等多个领域。
在讨论过程中,金江先生提出了多个精彩问题,如“AI如何影响不同领域的学术研究与职业发展?”“无论选择哪个专业,学生应如何为AI驱动的未来做好准备?”以及“港中深如何将AI融入课程设计,培养跨学科的创新型人才?”等问题,引发了教授们的深入思考和热烈讨论,为在场观众带来了诸多启发。
医学院黄宪达教授指出,AI将深度融入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发等环节,但“医生不可替代”。学院通过与数据科学、理工学科交叉融合,开设AI医学应用课程,培养兼具生物医学与AI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经管学院张田余教授提出“AI是第四次沟通革命”,商科学生需成为技术与商业的桥梁。学院强化跨学科培养,推出金融工程(商科+理工双学位)等创新项目,并与企业合作开发AI商业场景应用。
数据科学学院武执政教授以工业革命类比AI浪潮,呼吁学生选择“创造工具”的专业。学院依托顶尖师资,与华为、腾讯共建实验室,聚焦AI底层技术研发。
理工学院张建辉教授指出,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是生成式AI的底层逻辑。学院推行“大一贯通培养+院士亲授”模式,培养“硬科技+跨界应用”人才。
人文社科学院段啸林教授认为,AI对文史哲冲击有限,但社会科学需警惕“技术依赖”。他强调学院注重批判性思维训练,要求学生慎用AI工具,避免“技术幻觉”对学术研究的干扰。
论坛结束后,现场气氛依旧热烈。教授、老师以及港中大(深圳)的学生家长志愿者们化身答疑团队,为到场家长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关于招生政策、专业选择、奖学金申请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等诸多问题,咨询环节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这一环节不仅为家长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更充分展现了港中大(深圳)教授、老师和家长志愿者们的专业素养与热情服务精神,为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次招生宣讲会暨人工智能主题圆桌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天津的学生和家长提供了深入了解港中大(深圳)的机会,也为AI时代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前瞻性思路,展现了港中大(深圳)在跨学科教育和全人教育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成果。
编辑|苑培祥
校对|刘佩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