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
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中/高招 > 高招

重磅:这种科目组合或将成为高考科目选考主要模式

来源:教育头条 | 时间:2019-01-04 15:19:10

导读:原北京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臧铁军今天在APP师兄专题讲座《教育评价与考试50讲》第20讲《新高考改革的框架是什么?》透露,新高考模式 “3+1+2”,将是一个具有非常大影响力的新的改革模式。

原北京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臧铁军今天在APP师兄专题讲座《教育评价与考试50讲》第20讲《新高考改革的框架是什么?》透露,新高考模式 “3+1+2”,将是一个具有非常大影响力的新的改革模式。意味在物理、历史选择一门必选考试科目,还要在生物、化学、地理、政治中选择两门作为选考科目,这种模式或将成为高考科目选考的主要模式。


《新高考改革的框架是什么?》原文如下: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高考改革的40年。40年前,恢复高考的第一届考生是在1977年的12月走进考场的,最终被录取的77级大学生,是在1978年春节过后走进校园,回到课桌前的。之所以有如此深刻的记忆,是因为我也是77级大学生中的一员。

在这40年间,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改革发展,中国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这其中,围绕高考进行的改革也与时代的风云共变。改革的特点和标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招统分”的“铁饭碗”的制度,向大学自费上学、毕业生自主择业转变;二是由以知识为主的纸笔考试和按分数录取,逐步向能力立意考试、综合考量选拔录取制度的转变,同时也给考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三是实现了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考生从能不能上大学向选择上好大学的转变。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标志着中国高考招生制度开始了新的一轮改革,而且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最重大的一次整体性的改革。

2014年底,教育部分别出台了4个高考改革的配套文件,《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这一系列文件构成了新高考改革的框架和具体的操作性规定。

新的高考选拔制度可以简称为“两依据,一参考”。所谓“两依据”,是指高校招生录取依据的考生总分,由统一高考3科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科组成。所谓“一参考”是指录取时要参考学生在中学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此,改革省份必须首先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同时建立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新的“两依据,一参考”的高考招生模式。


这具体是怎样一种模式呢?与原来的模式有哪些不同?下面我通过5个关键词来依次讲解。

第一个关键词: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改革后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设等级性考试。高中学生都需要通过这6门课程必修模块,在相应考试合格的基础上,可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学习其中3科,并参加相应的等级性考试。在全国已公布方案的多数省市中,等级性考试成绩按照21个等级划分。每一等级人数有公布的确定比例,各省比例有所不同。

这6科之外的其他科目仅设合格性考试。所有科目的考试成绩合格是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

第二个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

新模式建立了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的客观记录。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和兴趣爱好与个人特长等。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毕业和大学招生的重要参考。

第三个关键词:打破文理分科

改革后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每门满分150分,数学不再分文理科。

学生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选择的3门课,因为成绩按等级划分,无法与语数外3科成绩相加,所以,在计入高考总分时需要先转化为分数再相加。大多数省市转换的方法为,相邻两级之间的分差为3分,每科的满分为100分。

语数外3科加上选考3科,考生总成绩满分为750分。

特别要说明的是,高等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等级考试的6门考试科目中,提出1-3科选考科目,学生满足其中任何1门,即符合报考条件。

高考录取模式根据改革需要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最为重要的是,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等。

另外,新模式对高等学校自主招生方法进行了规范和完善。自主招生的目的,是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校考在统一高考以后进行。有自主招生资质的高校,依据高考成绩和学校自主考核情况,要参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招生录取。

第四个关键词:高职分类考试

《实施意见》对高职院校考试招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仅报考专科高职志愿的学生,可以只参加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职业技能测试由报考学校组织。

第五个关键词:考试内容改革

《实施意见》对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考试命题要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实施意见》发布以来的4年中,高考在考试内容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具有方向性的一些改革,这些改革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而且对中学教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例如,高考改革方案实质性地推动了走班制教学。选修模块走班制教学,对师资配备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原来的物理、历史等所谓大科,有可能选修的人少,而像地理、生物等原来的小学科,可能选修的人数大大增加,需要探索新的师资等教学资源的配置方式。走班制的教学管理还需要配合以新的课程计划体系、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需要探索新的考试和学业评价方法。

这些都是我们现在看得见的变化。还有一些涉及到高中教学的深层次的问题,也必须在改革的背景下重新去思考和审视。

比如,高考不再分文理科,数学教学要怎么安排?数学卷不再分文理,将来高考数学卷如何命题?这就意味着,从高一开始,数学教学就必须改变几十年固化的文科生、理科生的观念,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同样教学培养,同样的要求。你们学校的教学是否对此作出了合理的调整和安排?

再比如,不分文理科对于考生的报考而言,又要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不分文理科对于考生群体而言,必然会有录取的重新排序。多年来,语文平均分理科高于文科,英语平均分理科更高于文科,数学理科又远胜于文科,这是不争的事实。以前文理分计划录取,互不干扰。改革后,大大扩宽了文理交叉面,只要学科选择恰当,可以覆盖全部学科。一些原来报理科的学生因分数占有优势,可以在上不了心仪学校的理科专业时选报文科专业。这必然把原来文科、理科的两个录取序列打乱重新排序。新的序列对学生的如何报考和选修科目有着重要意义,对于高考志愿报考,学校是否可以对此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如何对中学生学业规划进行指导?如何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在这方面,目前还是学校的弱项。

再比如,新的课程方式颠覆了原来的授课方式,每个学校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也许这次改革会带来高中的社会评价重新洗牌。对于我们的学校是机会大于挑战,还是挑战大于机会?

改革正在一步步走近,这一切我们准备好了吗?

传递一条最新消息:2018年12月17日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透露,经教育厅党组会研究决定,广东省新高考模式确定为“3+1+2”,也就是考生除了要考语文、数学、英语3科必考科目之外,要在物理、历史选择一门必选考试科目,还要在生物、化学、地理、政治中选择两门作为选考科目。这将是一个具有非常大影响力的新的改革模式,请大家密切关注。待方案正式公布后,涉及相关内容时,我会在课程中适时进行分析。


编辑 | 赵姗姗

美编 | 李雪婷

TAG标签: